党建引领“专业+自治” 构建乡村公共服务新格局——温江区寿安镇美丽农房建设实践
温江区寿安镇深入贯彻落实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聚焦美丽农房建设中的“怎么建、谁来建、为谁建”等核心问题,创新构建“党组织领导、乡村建筑师主导、群众共同参与”的共建共治机制,设立三级“美丽农房一站式服务中心”,探索“自规自建+自主自愿”模式,有效实现农房风貌提升、群众自治增效和集体经济增收。截至目前,全镇已完成美丽农房建设123户,群众满意度达90%,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增收超1000万元,参与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。探索出一条“党建强、风貌美、治理活、产业兴”的可行路径,为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,相关经验获中央电视台报道。
一、主要举措
(一)组织引领、专业协同,构建共建共治保障体系。一是强化党委领导。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美丽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《寿安镇美丽农房建设行动方案》,明确目标任务与推进机制,实行“领导包片、干部包村、党员联户”工作制度,广泛宣传政策、征集民意,引导群众参与。二是引入专业力量。创新“党建+乡建合伙人”机制,与华西工程设计十五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,组建“美丽农房一站式服务中心”,吸纳设计师、建造师等10名专业人才驻点服务,整合住建、规自、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,形成服务合力。三是激发群众参与。设立院落自治协会,搭建“院坝会”“茶铺议事”等协商平台,推动群众全程参与设计、建设与管理。通过开展“美丽院落”“最美农户”等评选,增强群众“自己的家园自己建、自己管”的主体意识。
(二)三级联动、网格服务,实现资源下沉与精准对接。一是镇级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。整合审批、设计、施工、验收等环节,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,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、限时办结”机制,涵盖16项专业服务内容。二是村级建立帮办代办站。由村“两委”牵头摸排农户需求,院落长收集建设意向,形成“一户一档”,提供政策咨询、手续代办等服务,定期调度推进。三是院落设置咨询服务点。在37个农户咨询需求集中的院落设立“农房建设咨询角”,由老党员、网格员和专业设计师驻点收集问题、开展政策宣讲与技术指导,有效打通服务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(三)尊重民意、专业赋能,保障建设质量与群众权益。一是推动群众聚居自规自建。梳理土地资源,配套公共设施,引导农户自主发起、规划和建设,由村民推选带头人并成立工作组,打造舒家湾、付家院子等示范聚居点。目前已规划聚居点41个,首批19个项目预计投资1.6亿元,可聚集2271人。二是支持散居农户自主自愿。免费提供《寿安镇美丽农房风貌建设导则》,组织设计师与农户沟通,免费提供个性化图纸修改服务。目前15户新建农房按导则建设,118户完成改造,户均节省设计费用约4000元。三是实施全周期管理服务。建立“农房小管家”制度,规范审批管理、施工监管与工匠培训。制定标准化申请模板,加强关键节点巡查,推行工匠信誉管理。今年以来开展工匠培训2期,劝阻违规建房65起,排除安全隐患6处。
(四)延伸价值、融合发展,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。一是美化庭院环境。采用“村民主建+企业配套”模式,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土地建设“四小园”(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公园),发展“共享厨房”、农事体验和乡村家宴,拓宽增收渠道。二是培育院落经济。通过“上宅下商”“前商后宅”等模式引入民宿、餐饮等业态,承接周边客源,推动农房多功能利用,实现资源变资产、资产变收益。三是推进产居融合。由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以50万元/亩收储聚居点节余建设用地,通过作价入股引进亲子旅游、田野研学等融合项目,让农户成为发展参与者和受益者。
二、成效与启示
(一)乡村风貌显著提升。美丽农房建设契合川西民居特色,形成风貌协调、环境整洁的乡村建筑群落。结合“五清四定两美”行动,推进庭院美化、道路硬化、村庄绿化亮化,实现乡村从“一时美”迈向“持久美”、从“点上美”扩展到“全域美”。群众自发筹资17万元建设凉亭、路灯等设施,无偿腾退低效苗木用地,拓展彩色绿道网络,形成“一户带一院、一院带一村”的示范效应。
(二)治理效能不断增强。通过群众自治、专业协同和全程参与,有效破解了政府单向推动与村民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,矛盾纠纷显著减少。群众参与率从30%提升至85%,农房改造满意度达98%,涉建房信访矛盾下降60%。成立志愿服务队24支,超1000名居民参与治理,“川善治”平台积分兑换礼品价值超6万元,村社满意度超过95%。
(三)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步推进。以美丽农房为载体,积极发展乡村旅游、民宿经济、特色农业等新业态,推动“颜值”变“产值”。目前已建成投运14家民宿企业、9处消费场景、6个休闲营地、1个艺术园区,开发108种农事体验项目和100种农村家宴,打造共享民宿、厨房、田园共69处,带动400余人本地就业。2025年镇村联合总社通过美丽农房相关项目吸引社会投资超1亿元。
温江区寿安镇的实践表明,美丽农房建设不仅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工程,更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坚持党建引领,促进专业服务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,才能更好实现“农房有乡愁、发展有活力、村民有收益”的乡村振兴目标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t.sc.gov.cn/nynct/c100632/2025/9/23/c3a6e222ccf74cab8fd5a81fe32172b8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-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 ...2025-09-25
-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厅党...2025-09-25
- 2025年中国农民丰...2025-09-24
- 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全省...2025-09-24
- 全省基层种业技术推广...2025-09-24
- 黑龙江省召开高标准农...2025-09-24
- 2025年江苏省“农...2025-09-24
- 沭阳县举办农机购置与...2025-09-24
- 智能装备技术集成应用...2025-09-24
- 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发...2020-12-16
- 全面推行林长制2021-01-19
-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2021-01-19
- 全年落实水利建设投资...2021-01-19
- 农业农村系统新闻发言...2020-11-18
-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第...2020-10-23
- 农业农村部印发《通知...2020-10-23
- 第六届文山三七节开幕...2020-11-10
-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召开...2021-03-10
-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...2021-06-23
- 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...2021-01-15
- 国家动真格了!12月...2020-11-20
- 致衡水市委王景武书记...2020-01-16
- 2020年全国农业农...2020-12-31
- 卢仕仁赴芜湖调研长江...2020-10-23
- 中央重磅发声:加快错...2021-01-13
- 官桥镇隆重举行滕州....2020-12-14
- 农业农村部与中信集团...2021-01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