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乡村调查网!
当前所在: 网站首页>> 乡村资讯 >>正文

绘就“硒”望丰收景

时间:2025-09-23 作者:佚名 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

  二十四节气·寻味广西·风土

  文化中国行

  广西云-广西日报记者 杨灵烨 通讯员 黄秀纯

  金秋9月,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夏墩坡村的绿色富硒稻示范基地,正铺展着动人的丰收图景。连片稻田翻涌鎏金波浪,收割机穿梭田间,将饱满稻谷尽数收仓;村民们指尖翻飞装袋过秤,夕阳为田野镀上暖光,空中俯瞰,万亩稻田如金色地毯,满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
  圣山福地滋养着阳安乡,优质灌溉水源与洁净生态,不仅为稻米生长筑牢根基,更催生出“阳安大米,没菜也能吃三碗”的民间美誉。这里的大米颗粒饱满、晶莹清香,煮熟后软糯可口,成了市场“香饽饽”,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寻味采购。

  “种了四亩富硒稻,亩产千斤左右,加上政策补贴,收入越来越有保障!”陶村村民陶益友的笑声,道出了农户的获得感。

  近年来,阳安乡锚定“绿色富硒米示范基地”建设,推动“阳安大米”走品牌化、产业化之路。如今全乡大米种植面积达2.2万亩,覆盖2906户农户,这份“稻事业”已成乡村全面振兴的“新引擎”。

  劳作方式也随产业升级焕新——传统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场景,正被耕田机、插秧机、收割机的轰鸣替代。不少农户添置新的农业机械,更有农户投数十万元建烘干房、培秧房,实现育秧、耕种、收获全程机械化,生产效率大幅跃升。

  产业模式创新更给“阳安大米”添足底气。桂林力源粮油公司、大雅大米加工厂等企业入驻,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落地生根:企业供优质稻种,农户按标准种植,公司再以保底价收购。稳定的销路、可控的品质,让“好米卖好价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

  稻浪翻涌处,不仅传递着大自然对辛勤耕耘的馈赠,更见证了阳安乡从“种好粮”到“卖好价”的跨越——这片稻田,正用沉甸甸的收获,铺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路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nynct.gxzf.gov.cn/xwdt/gxlb/gl/t25994360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